http://www.youtube.com/watch?v=MVZWoE3_l4I&feature=related
「死之島」
瑞士象徵派畫家布克林(Arnold Böcklin)以奇幻的超現實畫風著稱。
在定居於義大利期間,他從古蹟、神話故事中萃取靈感,
在畫中呈現對神祕未知的渴望窺探,強烈表達人性與獸性之間的衝突美感,
更展現一種厭世與絕望的世紀末氛圍。
在定居於義大利期間,他從古蹟、神話故事中萃取靈感,
在畫中呈現對神祕未知的渴望窺探,強烈表達人性與獸性之間的衝突美感,
更展現一種厭世與絕望的世紀末氛圍。
他最受後人推崇的創作「死之島」,原是受一位伯爵夫人所託而畫。
她要求一幅可以藉之尋夢的畫。在畫中昏暗的夕陽下,海面風平浪靜,
怪石磷磷的地中海小島如冥府般死寂,一艘三桅船上載著白衣人與罩著
白色布幔的棺木,正航向陵墓般的島嶼。
她要求一幅可以藉之尋夢的畫。在畫中昏暗的夕陽下,海面風平浪靜,
怪石磷磷的地中海小島如冥府般死寂,一艘三桅船上載著白衣人與罩著
白色布幔的棺木,正航向陵墓般的島嶼。
1907年拉赫曼尼諾夫在巴黎看到「死之島」的黑白複製畫,
1909年4月17日就在德勒斯登完成了以此畫為名的交響詩。
交響詩中除了可以聽到無情海潮的起伏,也有宗教儀式中
安魂彌撒的「末日經」元素,整曲籠罩在死亡與黑暗中,
令人不禁感嘆生命的無奈。
1909年4月17日就在德勒斯登完成了以此畫為名的交響詩。
交響詩中除了可以聽到無情海潮的起伏,也有宗教儀式中
安魂彌撒的「末日經」元素,整曲籠罩在死亡與黑暗中,
令人不禁感嘆生命的無奈。
十九世紀末的文藝界瀰漫著感傷、唯美與病態的思潮,
布克林的畫作與拉赫曼尼諾夫的「死之島」就是其中的典型。
拉赫曼尼諾夫用音符表現他對藝術畫作的感動,
後代作曲家雷格(Max Reger)再度為布克林「死之島」創作
他的第128號作品,更增添一部令人喜愛的音樂佳作。
布克林的畫作與拉赫曼尼諾夫的「死之島」就是其中的典型。
拉赫曼尼諾夫用音符表現他對藝術畫作的感動,
後代作曲家雷格(Max Reger)再度為布克林「死之島」創作
他的第128號作品,更增添一部令人喜愛的音樂佳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