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留言
choushenan@gmail.com

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華格納Parsifal

http://liveweb.arte.tv/fr/video/L_Orchestre_de_France__le_Choeur__et_la_Maitrise_de_Radio_France_interpretent_Parsifal/


樂劇「帕西法爾」是華格納最後的作品,本劇象徵他晚年獨特的宗教理想的傑作。
  華格納在創作這部樂劇時,其故事的來源,取材自中世紀「聖杯」的傳說,以及有關宗教的典籍,主要的靈感來自三個故事:1. Chretien de Troyes於1190年所寫的「Percival le Galois:聖杯的故事」。2.十三世紀由Wolfram von Eschenbach所寫的敘事詩「帕西法爾」。3.作者不詳的十四世紀敘事詩「Mabinogion」。

  華格納在爲「羅恩格林」撰寫劇本時,就已經研究過這些文獻。後來爲「帕西法爾」創作時,並未受到這三個故事中任何一個故事所束縛,而是作綜合性的組合,並融入他個人獨特的宗教哲學思想。這位德國音樂界的巨人,晚年的生活可算是功成名就,但他的內心卻是孤獨的,好友尼采寫作「上帝之死」,宣示了和他在宗教見解上的決裂,並對華格納的聯篇歌劇「尼布龍根的指環」心存厭惡,在寫作「帕西法爾」的時候,華格納還親近過叔本華的厭世哲學,所以他也把這樣的思想植入此劇中。  
  「帕西法爾」一劇預示了華格納晚年因對人間失望,轉向對諸神的膜拜,他認為只有神能夠決定一切,人不過是短暫寄居於世的浮游生物。在此理念主導下「帕西法爾」劇中宗教氣氛濃厚,他並將故事主人翁- 帕西法爾,描寫成一個天真無邪的傻子,有人認為這部樂劇反映了華格納晚年的宗教思想,這些斷斷續續的思想片段,顯示出他疲憊的心態和厭倦之情。「帕西法爾」代表什麼?華格納在歷經一生精神性的內心折磨後,用「帕西法爾」這個人物作一種隱喻性的歸結,是很有意思的,這與義大利歌劇大師威爾第最後的一部歌劇「法斯塔夫」(Falstaff),他用一位歐洲家喻戶曉的喜劇人物法斯塔夫來結束一生的創作,兩者有異曲同工之處。
  華格納對於「帕西法爾」的創作,其原始發想相當的早,1845年7月,他居住在德勒斯登時代,研究了德國古老傳說,對「帕西法爾」產生濃厚的興趣,1852年決定根據這個故事寫成劇本,但中間因忙著寫作其他的作品,遂將本劇擱置了,後來因為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催促,於是抽空在1874年完成草稿。用押韻方式寫成的的劇本,直到1877年總算殺青。此劇的作曲遲至1877年秋天開始,本來預定在1880年音樂節時隆重首演,但因為華格納生了一場大病未能及時推出。全劇音樂於1882年1月13日在華格納病中療養地點完成,1882年7月26日於拜魯特慶典劇院首演。首演推出半年後華格納便在威尼斯與世長辭。「帕西法爾」在拜魯特慶典劇院擁有獨佔上演權,但此項規約已於1914年消失了,但即使如此,在日後無論任何劇院推出「帕西法爾」時,演出時間大都定在復活節,而且在演出時禁止觀眾鼓掌,這是項牢不可破的禁忌,時至今日,人們對本劇的宗教式虔敬,依然未曾稍減。「帕西法爾」故事大綱及分幕、分場如下:
  騎士之王Amfortas (格拉爾城城主),被人引誘進入巫師Klingsor的莊園,結果在巫師的精心算計下,被刺傷並奪走了他在守護的聖杯。如果要治癒Amfortas城主的傷,除非是再奪回被搶走的神聖之物「聖杯」不可,而能夠完成這項艱鉅使命的人,唯有天真無邪的傻子帕西法爾一人。於是帕西法爾受命前往取回聖杯。巫師派Kundry (格拉爾城的女使者,當被施法催眠時,就成為巫師的傀儡,受其魔法控制。) 化成美麗的少女去誘惑帕西法爾,但帕西法爾不為所動。巫師Klingsor見奸計無法得逞,怒將聖杯丟向帕西法爾,但是當下聖蹟顯現,聖杯被帕西法爾接住時,如魔幻般突然變成了十字架。帕西法爾手拿聖杯碰觸受傷的騎士之王 Amfortas,AmFortas的傷口立刻遽然痊癒。這些靈驗聖蹟的顯示,促使帕西法爾恭敬的跪在聖杯前祈禱,剎那間聖杯發岀萬丈光芒照耀著帕西法爾,帕西法爾恭領聖諭,於是成了聖杯的守護人。
前奏曲 聖餐的動機、聖杯的動機、信仰的動機、聖矛的動機、Amfortas的動機,相繼帶岀「愛、信仰、希望」的樂念。前奏曲全曲的終止是極為崇高的結束。(幕啟)
第一幕 第一場 聖杯城附近的孟沙瓦特森林
第二場 聖杯城的大廳 (由第一場到第二場中間有一段間奏音樂)
第二幕 巫師Klingsor的魔法城
Klingsor不祥的動機、Klingsor粗野的動機、誘惑的動機、Kundry魔咒的動機、帕西法爾的動機、鬥爭的動機、花園的動機、母親的動機、痛苦的動機、Amfortas的動機、驚訝的動機。
第三幕 第一場 聖杯城周邊地區
第二場 供奉聖杯的教堂內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